會修行的人,無論逆境、順境,對自己都非常有利。修行應當先修苦行,就是在逆境裡鍛鍊自己,修忍辱、禪定波羅蜜。最後修順境,在順境裡斷貪愛,順境中樣樣稱心如意,要是滿足於這個境界,向上奮發的心就沒有了。所以,這比在逆境難得多。
求往生,一定要求上品上生,不要「我只要下品下生就可以了」。「取法乎上,僅得乎中」,把目標定在上品上生,上品上生得不到,還有個中品中生;如果目標定在下品下生,下品下生得不到,就往生不了了。所以,志要立得大,要立得堅定,然後以行填願,認真努力去做。
一個人心定不下來、靜不下來,心裡一團糟,這人絕定沒智慧。境界現前,能如如不動,這人才有智慧光明,才能把事情處理得恰到好處,如果事到臨頭,心裡就慌亂,這人絕定難成就。
以真誠恭敬心修布施叫供養,布施是對下,恭敬心少,供養是恭敬心具足。布施給下人、貧苦人決定不以輕慢的心,要跟對佛那樣的恭敬去修布施,就是廣修供養。包括對自己的冤家對頭、對蚊蟲螞蟻也跟對諸佛如來一樣恭敬,無二無別。
晝夜常念善法,心就善;思惟善法,思想善;觀察善法,行善、言善。必須做到不夾雜絲毫不善,善因、善緣、善果成就。就是這個世間上善之人,發願求生淨土,必定得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