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天迴向,拿什麼迴向?自己認真反省一下,如果拿自私自利、貪瞋痴慢迴向,到三途去了。真正要有修學的功德來迴向才行,所以菩薩行要落實,就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,一切時、一切處、一切境緣之中,我們要用菩提心,為一切眾生服務。
心淨則佛土淨,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第一個因素;第二個因素就是十善。如果我們在這一生當中,真正做到純淨純善,西方淨土就得到了。
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,在真心祈求的時候,沒有感應,是什麼原因?有業障。障礙不在佛法那一邊,在自己本身。只要把業障除掉,感應就現前。業障怎麼除掉?懺悔。懺悔不在形式,要在實質,實質就是後不再做。知道這是罪過,從此以後,不再錯了,這叫做真正懺悔,這樣才能消除業障。
佛的大慈大悲在哪裡?釋迦牟尼佛離開這個世間已經三千年了,他的大慈大悲在哪裡?在經典裡面。每天讀經,研究經教,依教奉行,我們得到佛的慈悲加護。我們得到了,應當從內心,把佛的慈悲心變成自己的慈悲心,來對待一切眾生,落實佛菩薩的大慈大悲。
戒律,不但要守而且要守得清淨。守戒律是幫助我們得清淨心,可不能死在戒條之下;死在戒條之下,不但不能開智慧,也不能得定。戒律是活活潑潑的,有開、遮、持、犯,一定要懂得它的精神,懂得佛為什麼制這一條戒,這一條戒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如何運用。你才曉得,戒律是大自由,是大自在,斷惡行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