慚是對自己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能否對得起自己的良心,愧是外面輿論的批評。知恥是規範自己的行為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一定要想想是否如法,反省這樣做能否對得起父母、祖宗和自己的天良?能否不讓別人批評我、指責我?用內外的力量約束自己。所以善護諸根,要靠慚愧、知恥的心。
仁者二人,想到自己一定想到別人,自他不二。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,我自己不願意做的就不可以叫他人做,愛人如愛自己,真誠的心,仁慈博愛,這叫仁,仁者愛人。
信,是言而有信,講信用,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。言而有信的人做事情負責任,說到做到,絕不欺騙別人,這樣的人會得到社會大眾的支持、幫助。
「信為道源功德母,長養一切諸善根」,信是入道的根源,世出世間一切功德都是從信心生的,沒有信心就生不出功德。你有多大的成就,就看你有多大的信心,信心與你的成就決定成正比例。
在日常生活當中,處事待人接物,憑良心、大公無私,就是盡忠。盡忠,不是忠於一個人,而是忠於職守,忠於本分,忠於義務,忠於國家、忠於民族、忠於社會。應該做的事情,一定盡心盡力做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