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自以為修得很好,教理很清楚、很明白,講得頭頭是道,可境界一現前,怨恨惱怒煩、貪瞋痴慢疑起來了,這就是所學的東西不得受用。修得不錯,面對人家的讚歎、恭敬、供養,貢高我慢的念頭生起來,把清淨心破掉了。
種善因得善果,造惡因決定有惡報。凡是利益一切眾生,幫助社會安定、世界和平,這是善。凡是利益自己、自己的團體,損害別人,這是惡。惡的果報在三途,人在世間太短暫了,這麼短暫的時間去造作罪業,墮落在三途,不值得!所以要克服自己的煩惱、欲望,真正發心利益眾生。
「偷心不除,塵不可出」。偷心,範圍非常廣大,稍稍有一點點佔便宜的念頭就是偷心。偷盜將來要還債的,這個世間沒有一個人是能佔人便宜的,也沒有一個人吃虧的,「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」。偷心是不能成就的大障礙。
福是修來的。修布施,修供養。布施跟供養是一樁事情,只是在用心上有差別。供養的時候,心地真誠恭敬;布施的時候,恭敬心就下降了,甚至於完全沒有恭敬心,但是都能夠得福。對一切眾生,像對諸佛如來一樣的恭敬心來供養,這個福報就大了。
什麼叫「乘願再來」?我們如果發個願,願力超過我們的業力,現在就乘願再來了。佛菩薩是什麼願?佛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,身體是為大眾服務的。我們得這個身體,念念是為我的,為我是業力。身體不是我的,是為一切眾生服務的工具,盡量發揮這個工具,為一切眾生造福,不為自己,那你就是乘願再來,跟佛菩薩沒有兩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