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於一切萬物,隨意自在」,「隨意」就是隨緣。隨緣就自在,攀緣就不自在。為什麼?因為有「得失」心就生煩惱。「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」,命裡有的到時候自然就來了,不該來的它不會來。所以生活要懂得隨緣,隨緣就是隨順因果的法則、事實。
世間事實在講,無論什麼問題都是出在人事上,人事沒問題,事事就順利,人事上沒有處好,障礙就很多。所以要得人心,得人心者昌,失人心者亡。對人能用恭敬心,能夠關懷、照顧別人,懂得運用四攝法,人際關係就處好了。
世出世間大聖大賢常常教導我們「防微杜漸」,極其微小的地方要知道防止。小小的過失如果不能夠防止,慢慢積成大的過失,就很難改,就要造罪業了。所以真正修行人,一定是從很小的地方就很重視,小過能夠改,大的過失就不會產生。
看一切眾生都是佛,凡夫只有自己一個,無論他作善、作惡,我們都要想到,那是隨類化身,示現給我們看的,我們必須在這些境界裡修清淨心、平等心、正覺心,成就自己的佛道。所以都是來幫助、成就我們的,他不是諸佛如來示現,那又是什麼?
為什麼釋迦牟尼佛、孔子教學成功了,而我們連身邊的人都難以感化?釋迦、夫子他們做到了,先做到然後再說,人家相信,也願意跟他學。我們讀了經典,會說會講也會寫,沒人相信,沒人願意學。為什麼?沒有做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