貧窮布施難,小小布施能與性德相應,即能隨順堅固一切善根。窮人無錢布施,可以出力,對於善舉能助一臂之力亦算布施。如無時間幫忙,對於善舉稱揚讚歎,心中歡喜,亦算是言語布施,一樣有功德。所以布施人人可修。
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,「學」是助學,不妨多學,但主修的仍要一門深入,方為契合;把一生精力用在一門功課上,定有成就。有念佛人修禪,美其名曰禪淨雙修,其實如同腳踏兩條船,不動則可,一動就掉在海裡去了。
饒益一切眾生並不簡單,令一切眾生得益,若有不共戴天之冤家,亦要一視同仁,無分別心,一律平等。無平等心,焉能稱之為饒益一切眾生?
學佛的人對一切事知道得愈少愈好,多則分別心多;與一切人沒有必要不必往來,保持自己的清淨環境。佛的經論戒律均是對我說的,不是叫我衡量別人的;一個無惡不作的人,種種劣行不堪入耳,拿他作榜樣,切莫沾染他的習氣,他對於我就是一個大善知識。
「佛現不思議種種神變,令無數眾生生歡喜心。」我們學佛亦要如此做,與壞人惡人在一起,也要令其生歡喜心,讚歎其長處,莫說其短處,要有容納他人的雅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