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修的意義是依眾靠眾,彼此互相警策、互相勉勵。年歲大的人看到年輕人都用功,自己生慚愧心,不能不發憤;年輕人看到老年人用功,也能夠激發自己修學。這是共修真正的意義跟目的。
念佛往生的人是積極不是消極。有很多人認為念佛是自了漢,是消極,不值得學習,那是他看錯了。我們為什麼到西方極樂世界?為救度一切眾生。不到西方世界,我們的煩惱斷不了,智慧不能圓滿成就,縱然有心想幫助眾生,沒有能力。所以到西方是學本事去的,是『自利利他』。
命是自己造的,所以自己可以改,怎麼改法?斷一切惡,行一切善。行善有個標準,袁了凡先生修功過格,功過格的標準就是《太上感應篇》,依這個標準每天認真去斷惡修善。命裡沒有兒子,求兒子真的得了個好兒子。真正是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。
修行,長年累月收不到效果,功夫不得力,原因在哪裡?就是夾雜著惡法,夾雜不善。能不能成就,關鍵在這一句。夾雜不善裡,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自私自利,這是我們的病根。修習一切善法裡面,夾雜不善,能把這個原因消除,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。
一個人心善、思想善、行為善,決定得諸佛護念,龍天善神保佑。縱然遇到苦難,也不必害怕,自己深深相信佛菩薩在照顧,這只是消業障而已,決定不能有絲毫怨天尤人的念頭。如果有這個念頭,不但業障消不了,還要增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