師承,我們拜一個人作老師,跟這個老師學,跟定這個老師。就要聽老師的話,老師以外的人來教我,我要聽他的跟他走了,這就是背師叛道。所以作學生有作學生的條件,對老師一定要服從,尊師重道。老師全心全力的教導我們,我們要完全配合他,才能得到教學的真實利益。
修行,行是行為,修是修正。修正行為是修正自己的行為,不是修正別人的行為。佛法專門求自己,不找別人麻煩。我們大眾在一塊修行,也不是某一個人要干涉某一個人,每一個人自己守本分,自己修正自己的行為,這個團體就和合。
求進步,先求一個不為境界所轉。譬如我們選擇了一個法門,釋迦牟尼佛親自來告訴你,還有一個法門比這個還好、還快,你也拒絕,我還是學自己的老法門,要有這樣堅定的信心,才會成功。
不分族類,不分人群,不分宗教信仰,普度眾生。如果還有揀別,喜歡的人我幫助他,不喜歡的人暫時不要去理會,這個不是菩提心,不是菩薩心。真正發菩提心、修菩薩行的人,無論什麼眾生,哪怕看到畜生也會合掌給牠做三皈依。
《飭終須知》裡面告訴我們,人快要往生的時候,最好不要讓他看見自己的家親眷屬,為什麼?他容易動心。讓念佛的同修來照顧他,往生之後,一般斷氣之後八個小時,家親眷屬才可以進來。臨終很關鍵,助念要如法,要是不如法麻煩就很大,一生做佛的機會就錯過了。